第六百一十七章 氐羌俘虏的安排_晋末多少事
E小说 > 晋末多少事 > 第六百一十七章 氐羌俘虏的安排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百一十七章 氐羌俘虏的安排

  “杜太守走马上任没有几日,便大兴土木。”王猛看着眼前这一幕,忍不住笑着扬起马鞭,“不知道入了史书,后人是赞之,还是骂之?”

  发展工商,的确能快速得利,但是显然也触动了农耕文化的利益,更触动了立足于占田、扩地的世家利益。

  日后成王败寇,若杜英不能成功,那么世家肯定会想尽办法指责他“本末倒置”。

  “搭建搬运者,或是氐蛮俘虏,或是流民,又或是关中盟妇孺百姓自发而来,出钱往来运输者,或是商贾,或是江左、梁州、巴蜀等各方世家。”杜英缓缓说道,“余未做任何劳民伤财之事。

  因此不管史书上是万古流芳还是遗臭万年,至少现在的关中百姓,不会怨我恨我,余问心无愧就好。”

  王猛默然,随着杜英一起看着忙碌的工地。

  “属下沈文儒,参见太守。”有些瘦弱的文士大步走过来,相比于杜英第一次见到他,深陷下去的眼窝似乎平复了一些,但是黑眼圈仍然还是在的。

  显然他现在已经不再肩负着沈家无路可走的巨大压力,也愈发热衷于自己现在所做的工作。

  “保重身体才行,不然的话,这长安的市集只是第一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又如何去走?”杜英拍了拍沈文儒的肩膀,“做的很好了。”

  沈文儒显然对于杜英的关怀甚是受用,正色说道:“请太守放心,余定不让太守担忧和失望。”

  “一起走走吧。”杜英率先向前走去,目光掠过忙碌的工地。

  汉家妇孺们穿行其中,提着大大小小的篮子,这是在负责运送一些比较轻的工具和砖瓦,携带的数量并不多,更像是锦上添花。

  真正干活的,是那些氐羌俘虏们,一个个衣衫褴褛,在汉家士卒的监督下,蹒跚前行,稍微有掉队的人,当头就是一鞭子抽下来。

  “是否太过残忍?”王猛压低声音问道。

  “汉家百姓,在胡尘之中,能这样每日务工并且有口饭吃,就已经算很好了。”杜英冷着脸说道,“这些氐羌可有什么抱怨?甚至可有想要逃跑和谋反的心思?”

  沈文儒微微颔首:

  “之前的确已经闹出来过好几次氐人逃窜,但是都被抓了回来,属下自此认为也没有必要对他们怀以宽宥,所以全部都行连坐制,一人逃跑,其余五人一并砍头。

  现在这些氐羌蛮夷,心怀怨恨是肯定的,但是也应该不敢做出不要命的举动,尤其是不敢信任自己的同伴。

  只要让余听到了类似的怨言甚或者风声,那也一并杖责并加其工,使其有怨言亦不得说,这样就可以避免对其余人的影响。

  氐蛮也不是浑不怕死之辈,这其中也有想要好好活着、心念着家中妇孺老小的,所以只要避免怨言横行,那么大多数人仍然会忍让、会安于现状。

  毕竟只要他们每天好好地上工,我等也没有要了他们性命的意图。”

  胡尘席卷中原,对于胡人的怨恨,并不局限在中原世家和百姓身上。

  如果没有胡人南下,那么吴郡世家的小日子过得也很滋润,也不会在历年的厮杀征战中有那么多的吴地子弟战死沙场。

  沈氏亦然如此。

  所以沈文儒下起手来,也一样的狠辣。

  听到沈文儒说的话,王猛赫然发现,不远处孤零零竖起来的旗杆上,有一个黑点儿晃来晃去,现在才恍然意识到,那是一个首级。

  “天气转冷了。”杜英突兀的冒出来一句,“看这些俘虏多半仍是夏秋衣着,这两日尽快给他们发些冬衣吧。

  把这根弦绷紧了,没有坏处,但是也不能绷得太近,稍微放松一些,总好过一下子崩断之后,划破了手。”

  沈文儒会意,既然这些人还有活下去的盼望,那就再给他们一点儿甜头,他们自然又会感恩戴德。

  人性本如此,沈文儒并没有惊讶。

  “不过这些氐羌是苦力不假,也终归让人不放心。”杜英接着说道,“趁着这个冬天,加把劲尽快将屋舍和工坊都搭建起来,并且多多收拢流民吧。

  届时便告诉这些氐羌俘虏,他们已经洗刷了他们曾经奴役和欺辱我汉家百姓的罪过,所以现在任由他们离开,甚至愿意留在长安的也无妨。

  胡人欺我辱我,盖因其为蛮夷也。我汉家百姓,素怀悲悯之心、施圣人仁德,自不会以相同的手段一直欺压、折辱他们。”

  沈文儒和王猛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眼神中的意味。

  我信你个鬼。

  现在关中最缺的就是丁壮民力,杜英这不过是在想方设法的让这些氐羌仍然能够为他所用,并且恐怕这些氐羌对于能够逃出生天,甚至还能继续留在长安,而对杜英感恩戴德。

  更重要的是,杜英的想法显然并不仅限于利用这些人。

  以王化教导之,发挥汉家一直以来教化蛮夷的能耐,彻底将这些人化为己用,让他们意识到之前自己对汉人的欺辱,是罪孽深重,是需要用血汗来偿还的,而汉家的宽仁更是应该让他们加倍的努力。

  长此以往,这些氐羌,或许就真的变成汉人了。

  “太守高义。”沈文儒赞叹一声。

  吐槽杜英用心险恶归吐槽,奉承还是要奉承的。

  反正杜英这么做,最后恶心到的,又不是沈家,而是氐人。

  杜英微笑道:“现在让氐羌偿还所犯下之罪过,在于沈兄,而若之后再教化氐羌,则在于关中书院。

  余设立关中书院,本就为了教化蛮夷,此圣人之愿也,我等后辈,更当竭尽全力。”

  王猛之前就已经揣摩到了杜英肯定会想尽办法为关中书院正名,让关中书院立于世家无法攻讦的高度上。

  而如今杜英所说的,自然就是他的方法。

  不管世家再怎么认为关中书院为对世家选拔人才、为己所用的体系造成了威胁,也不能否认,当世家窝在江左内斗不休的时候,关中书院就已经打出了教化蛮夷的大旗。

  这是真正青史留名的功业,是所有信奉圣人言论的人都没有办法忽视和抹杀的。

  等到世家再回过神来的时候,谁又能撼动关中书院的名声和地位?怕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书院做大。

  也只能看着杜英所规划的人才考校制度逐渐成为关中选拔人才的最主要制度。

  请收藏本站:https://www.56e.net。E小说手机版:https://m.56e.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