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8 章_枭姬驯鹿记
E小说 > 枭姬驯鹿记 > 第 108 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108 章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而降。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柴桑议事堂内,当孙权将书信公示臣僚时众人莫不震惊失色。

  荆州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就这样被曹操兵不血刃地拿下,江东不足一州之地满打满算能调动的兵马也不过五六万之众,又如何能与八十万大军相抗?

  整整八十万大军!莫说是打过来就算是走过来也可把江东给踏平了!

  刹那间几乎所有江东臣僚脑海里都浮现出同样的场景,一望无际的战船,遮天蔽日的旌旗,声势震天的千军万马,携雷霆之势顺江东下浩浩荡荡向江东杀来所过之处,尸骸遍野鲜血将大江染红。

  看着群臣惶恐不安的反应孙权的脸色有些难看但他还是压下不豫之色道:“诸位有何计议,都说与孤听一听。”

  众臣僚面面相觑,惴惴不安,又是一阵可怕的寂静后,最后还是长史张昭出列。身为江东群吏之首,又是托孤重臣,张昭的态度无疑非常重要,而此刻,这位向来忠謇刚直的老臣面上是从未有过的沉重。

  “主公,请恕老臣直言。曹操,豺虎也,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辄以朝廷为辞。若我们举兵拒之,名不正言不顺。且主公可以抵御曹操的乃长江天堑,今曹操已得荆州,据有其地,刘表的十余万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皆为曹操所获。曹操以水师浮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有之,而势力众寡则不可相提并论,愚谓江东大计……不如迎曹。”

  张昭神色凝重地说完,向孙权深深一揖。

  第二位出列的是秦松,“张公所言是也,曹公乃大汉丞相,奉天子之诏,拥八十万众,龙骧虎视,平吞荆襄。我江东兵马不足其十一,实难相抗,不如归降,保境安民,主公亦不失列侯之位。”

  紧接着张纮委也婉劝道:“曹操用兵,围而后降者不赦,以此示威天下。当年曹操屠徐州,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官渡之战后,坑杀袁绍降卒七万人。战端一开,江东必定生灵涂炭,万望主公深思。”

  二张一秦都是从孙策时起便辅佐孙氏的元老重臣,这三位一开口皆主降,先前静默的群臣渐渐如同鼎里的沸水般嘈杂起来。

  “避战归降,合天意,顺民心。”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众臣依次出列躬身行礼,绛色的官服汇成无形的压力逼向上座的吴侯。

  孙权看着满堂劝降的官吏,碧眸中翻涌着压抑的怒火,面上却无一丝表情。

  曹操大军南下,他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可他没想到的是,满座臣僚竟望风靡倒,统统主张归降。

  他自然不想降,可面对满堂投降之音,他就算拿出君侯的威仪极力主战又能如何?且不说江东吏民无人与他同心,勉强一战也不可能得胜,就算还未开战,恐怕在众人眼中,他这个一意孤行的吴侯就已经成了一个不尊朝廷、罔顾百姓生死的“独夫民贼”!

  孙权闭上眼,广袖中的手攥紧那封书信,指节用力到发白。

  这时有侍从匆匆进门回禀,说鲁肃已返还,并带来了刘备的使者诸葛亮。

  人声嘈杂的大堂倏尔安静下来。

  孙权睁开眼,深吸一口气,感到心中郁结稍微散了一些,“传二人上堂议事。”

  鲁肃领着一位身长八尺,白衣羽扇的青年缓步而入。

  “主公。”鲁肃揖手行礼,恭敬地介绍身旁之人,“这便是刘豫州的使者,诸葛孔明。”

  “诸葛亮拜见吴侯。”青年唇畔含笑,手持羽扇的双手合拢,不卑不亢地一礼。

  眼下不止孙权,所有江东臣僚都在打量这位有“卧龙”之称的荆州名士。约莫二十七八的年纪,儒雅清俊,器宇不凡,只身出使江东,面对吴侯及江东群臣不见丝毫怯意。

  诸葛亮同样也在端详眼前这位年轻的吴侯,见他形貌奇伟,一双碧眸中暗含精光,乃大贵之相,在此曹军大军压境、群臣皆恐之际依旧能镇定沉稳,便知他绝非庸主。

  孙权礼貌地请诸葛亮上座,几句简单的寒暄后便切入正题,“此乃曹操书信,请孔明先生先过目。”

  诸葛亮接过帛书,当他看到“八十万众”时与方才江东群臣反应迥异,神色波澜不惊,毫无惧色,很快浏览完后便交还侍从,再由侍者转递给鲁肃看。

  鲁肃接过书信一看,心下暗惊,心道难怪方才等候时听闻堂上七嘴八舌全是劝降之声,原来是被曹操这封书信所震慑。不过曹操也确实厉害,寥寥数语,既有拉拢江东中尊汉官吏之意,更起到了威胁恫吓的作用。

  孙权静静注视着诸葛亮,“先生不辞辛苦而来,必早有计议,愿闻其详。”

  诸葛亮微微一笑,开门见山道:“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如今曹操夷灭群雄,一统北方,大军南下,攻破荆州,威震四海,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故我主刘豫州遁逃至夏口,愿将军量力而处。”

  孙权双眸微眯,听到此处,他还以为诸葛亮接下来也要劝降了。

  诸葛亮目光扫过尽皆劝降的江东群臣,话锋一转,扬声道:“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原抗衡,不如早与曹操决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孙权心知诸葛亮是用语反激,渐生不快,不过面上还维持着淡然笑意,反问道:“如君所言,刘豫州为何不降?”

  诸葛亮手持羽扇轻摇,慨然道:“田横,齐之壮士,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皇室贵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安能北面而降乎!”

  言下之意,更像是说刘备穷途末路尚顽强与曹操相抗,是守义不辱的壮士。而孙权雄踞江东多年若不战而降,岂不是卑身屈体的懦夫?

  鲁肃神色微变,忙给诸葛亮使眼色,哪知对方恍若未见,又立马转头看向上座的孙权,见自家主公神色冷凝,不知是不是要发火,心里愈发没底。

  就在鲁肃迅速思索着如何圆场时,忽闻“砰”的一声,竟是孙权拍案而起,压抑着怒气道:“孤不能将全吴之地、十万之众拱手相让,受制于曹操!”

  张昭眼看主公就要被诸葛亮三言两语蒙蔽,忙高声劝阻道:“主公,刘玄德被曹军大败,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丢盔弃甲,望风而窜,已无容身之地,孔明所言无非是想借我江东之兵救自身灭顶大祸!”

  “我主虽败于长坂,然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尚有万人,刘琦公子麾下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追赶我主时,轻骑一日一夜疾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兵法以此为忌,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之民归附曹操者,只因迫于兵势耳,并非心悦诚服。”“将军若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我主齐心协力,势必大破曹军,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望将军早做决断!”

  诸葛亮这一番言论若金石掷地,铿锵有力,先是反驳张昭所言,指出自家主公仍有一定实力,然后分析曹军的劣势,最后提出两家并力抗曹,成鼎足之势的设想,这无疑与孙权心中那个“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理想不谋而合。

  孙权五指握拳,眼底浮起一丝热烈的光芒,但转瞬就冷了下去,看向诸葛亮的眼神中更多了几分审视。

  不可否认,诸葛亮的确辩才无双,这番侃侃而谈很有煽动性,可冷静想想,他毕竟是刘备的使者,话中又有几分真几分假?

  不仅孙权心存疑虑,江东群臣更是对诸葛亮所言嗤之以鼻,很快便有人出言讥讽道:“孔明欲效苏秦张仪,逞口舌之利游说东吴乎?”

  诸葛亮手抚羽扇,轻轻一笑,“足下只知苏秦张仪为善辩之士,却不知他们亦真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绝非畏强凌弱,贪生怕死之徒,时下有人一听曹操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这等人还敢笑苏秦张仪吗?”

  眼看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向诸葛亮诘问发难,孙权只觉头疼,瞟了一眼鲁肃,见他垂手而立,一言不发,孙权皱了皱眉,起身打断众人道:“好了,此事容孤再思量一番,诸位散了吧,改日再议。”

  堂议散后,鲁肃追至廊下,孙权驻足,望着远处高耸的重檐屋顶,脸上愠怒未消,但更多的是失望之色,“刘玄德新野惨败、末路穷途尚有忠臣义士替他奔走游说,可我江东官吏却一个个都劝我降曹。”

  鲁肃轻叹一声,“众人所言,深误主公,不足与图大事。今肃等皆可降曹,唯独主公您万万降不得!”

  孙权神色一动,转身看向鲁肃,“为何孤就降不得?”

  “若在下降曹,曹操定会把我交付乡党评议,确定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吏卒跟随,交结士大夫,仍能步步升官,做到州牧郡守。可主公若降曹,将往何处安身?”鲁肃神色恳切,拱手劝道,“愿主公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

  鲁肃的话完全说到了孙权心里去。

  孙权若归降,好一点,不过像刘琮一样,表面上被授予州牧之位,封为列侯,实则迁去许昌软禁。但刘琮软弱无能不为曹操所忌,而孙权胸怀大志,统领江东多年,敬贤礼士,英豪咸来归附,投降后下场不会好过刘琮,适时是杀是软禁全凭曹操一句话。

  孙权长叹一口气,握住鲁肃的手坦言道:“众人的说法,太令孤失望。唯有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心意相通。”话虽如此,孙权眉眼间盘桓的忧虑并未消散,“孤自然不想降曹,可群臣皆主降,上下不齐心,如何抗曹?”

  鲁肃在江东只是客宾,人微言轻,这也是他刚才在堂上一言不发的原因,因为说了也没用,可有一个人就不同了,或者说,也只有那个人才能压过劝降的群臣,有他的支持,孙权才有底气与曹操决战。

  念及此,鲁肃眉眼舒展,建言道:“眼下公瑾正在鄱阳练兵,主公何不召回公瑾共谋大事?”

  孙权沉吟了一瞬,唇畔浮起笑意,“是了,该传公瑾来柴桑。”

  落日熔金,暮云苍凉。

  孙尚香走进书房时,见孙权正在擦拭一柄宝剑。窗户紧闭,烛火幽暗,唯有泠泠剑光映照着他沉静的双眸,如霜雪冷凝。

  剑身镂象龙螭,锋芒逼人,是孙策曾经的佩剑。

  “这不是大哥的佩剑吗?”孙尚香走上前,与他对案而坐,眼神落到宝剑上。

  孙权淡淡嗯了声。

  一时无话,室内寂静,只闻窗外寒风吹过枯枝落叶的沙沙声。

  气氛有些压抑,孙尚香嘴角微弯,没话找话,“听说诸葛孔明今日在堂上舌战我江东群臣,真是可惜,没亲眼看见。”

  孙权抬眸瞥她一眼,似含疑惑,又带着探究,“你对刘玄德看法不佳,为何又对他的军师如此感兴趣?”

  “也不是感兴趣……”孙尚香讪然一笑,嘴上随意应付过去,在心里却道,她当然会感兴趣了,毕竟在现代,就算没看过三国演义的孩童,肯定也知道诸葛亮的名字。

  就算褪去演义里“多智近妖”的人物光环,诸葛亮也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相。

  不过目前他才初出茅庐,确实还没在海内显名。

  “诸葛孔明之兄诸葛子瑜在幕府任职多年,我看孔明其才更胜其兄。”孙权将剑身剑柄仔细擦拭后,缓缓收回鞘,横置在桌案上。略一思索后,随口道,“如有机会,或许能让其兄劝他投效江东。”

  孙尚香笑笑不说话。

  诸葛亮的忠心,他和刘备的君臣之谊,是传颂千年的佳话。要是这么容易被挖墙脚,那也不是诸葛亮了。

  拉拢人才的念想只是一闪而过,眼下孙权更在意更烦恼的还是抗曹大计受阻,“可惜……饶是那孔明辩才无双,也没能说动那些一心降曹的人分毫。”

  一想到今日堂上的情景,压抑、失望的心情又重新占据了孙权的心口,他冷笑一声,眸光转而寒凉,“我是没想到,我待张子布如师如仲父,他却带头劝我投降,还有张纮、秦松他们,都是我孙氏的元老股肱,哪知大难临头,都只顾忌自家安危。”

  “二哥不必太伤心。”孙尚香想了想,轻笑了一下,“我想,他们也是出自善意。”

  “那你呢?”孙权突然盯着她的双眼,神色变得郑重且严肃,“你觉得,该战还是该降?”

  孙尚香微微一笑,毫不迟疑道:“这还用吗?当然是战!”

  “你一点都不怕?”孙权对她如此轻松的态度感到诧异。

  “难道二哥害怕?”孙尚香反问。

  相视片刻后,兄妹两人一同笑起来。

  是啊,已无退路,又有何可惧?

  “我听说二哥已派人去鄱阳召回公瑾兄。”孙尚香伸手抚过案上那柄曾随大哥东征西讨、浴血无数的将军剑,抬眸轻笑道,“其实二哥心里也早就决定战了吧。”

  孙权点了点头,眼神是从未有过的坚定。

  请收藏本站:https://www.56e.net。E小说手机版:https://m.56e.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